您的位置:首页商会与异地商会中国行业协会商会的历史变迁(一)

联系我们 / CONTACT

咨询热线

13808707894

  • 手机:0871-68220962
  • 邮箱:970939216@qq.com
  • 地址:昆明市珥季路高顺铭都四栋9楼3-5号

中国行业协会商会的历史变迁(一)

日期:2018-04-03
信息摘要:

 

中国行业协会商会的历史变迁(一)

       行业协会商会的出现和发展是与人类劳动的分工协调的需要和商业经济的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随着人类社会劳动分工和协调的需要,就出现了行业协会和商会的组织雏形。中国行业协会商会的**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后来随着手工业经济及商业的不断发展,行业协会商会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不同的标准,学者们将中国行业协会商会的历史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根据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我们从古代、近代、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四个阶段描述中国行业协会商会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行业协会商会的发展历程

  中国行业协会商会的**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手工业比较发达,人们之间需要集合交流,就形成了,这种就可以看作中国最早的行会组织。其实早在西周,我国手工业已有金属工、木工、玉石工、陶工、纺织工、皮革工、营造工、武器工等多种行业。到春秋时期,青铜铸造、煮盐、冶铁、皮革等手工业都已相当发达,分工也相当细。手工业、商业的发达和城市的繁荣是行会产生的前提。不同时期,行业协会商会的名称不一。先秦时称,汉代时称行列”“市列,唐代称为

  隋唐时期,随着行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和行业管理协调的需要,行业性的组织比较发达。例如,北京房山县曾发现有唐玄宗天宝以后所刊佛经上的范阳郡各行会的题记,如米行、肉行、油行、果子行、炭行、燃行、布行、绢行,达几十种之多,说明唐朝的行会遍及各行各业。高俊苹在《龙门石窟所见唐朝商业行会造像研究》一文中详细描述了北市丝行行会结社的成员情况,从名单中可以看出,当时北市丝行的规模是比较大的,成员众多,组织严密,设有社老、社官、录事、平正等职位。

  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行会也有了比较广泛的发展,自京都到州县城镇,同行的商业都组成商行,入行的商户叫行户,参加商行叫投行。宋代城市中行的数量很多,如汴京市上至少有160多行,行户6400多户。南宋时杭州城内有大小行业414行,各行中有许多行户。

明末清初,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初显,行业的划分比宋朝还要细,名称也众多,如被称为商会、堂、房或被称为商帮。根据《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附录载,清代苏州工商业各公所多达131个。最早出现的会馆是在明永乐年间,安徽芜湖人在北京设置了芜湖会馆。在京任工部主事的京官俞谟(安徽芜湖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在前门外(长巷上三条胡同)买地建造旅舍,以作亲朋寓居或涉足商界活动洽谈之所。明朝和清朝,**各省在北京建立了500余处会馆和工商会馆。其中四川的会馆在京师前后有16处,既有省级的,也有府州的。根据何炳隶先生写的《中国会馆史稿》可以将会馆分为这样三类:试馆;工商会馆;移民会馆。工商会馆逐渐成为会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商人会馆在明代尚不多,到清代康熙乾隆嘉庆时最为繁盛,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西方列强的入侵,公所逐渐取代会馆占据主要地位。以北京为例,清初至康熙时8所,雍正时4所,乾隆时9所,嘉庆时5所,清后期5所,不详年代的8所。上海(不包括属县)之例:截至清末会馆共39所,建于康熙时1所,乾隆时3所,嘉庆时1所,道光时5所,清后期18所,年代不详者11所(另外民国时1所)。


分享至: 微信
新浪微博QQ空间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行业协会商会的历史变迁(一)

日期:2018-04-03

 

中国行业协会商会的历史变迁(一)

       行业协会商会的出现和发展是与人类劳动的分工协调的需要和商业经济的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随着人类社会劳动分工和协调的需要,就出现了行业协会和商会的组织雏形。中国行业协会商会的**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后来随着手工业经济及商业的不断发展,行业协会商会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不同的标准,学者们将中国行业协会商会的历史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根据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我们从古代、近代、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四个阶段描述中国行业协会商会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行业协会商会的发展历程

  中国行业协会商会的**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手工业比较发达,人们之间需要集合交流,就形成了,这种就可以看作中国最早的行会组织。其实早在西周,我国手工业已有金属工、木工、玉石工、陶工、纺织工、皮革工、营造工、武器工等多种行业。到春秋时期,青铜铸造、煮盐、冶铁、皮革等手工业都已相当发达,分工也相当细。手工业、商业的发达和城市的繁荣是行会产生的前提。不同时期,行业协会商会的名称不一。先秦时称,汉代时称行列”“市列,唐代称为

  隋唐时期,随着行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和行业管理协调的需要,行业性的组织比较发达。例如,北京房山县曾发现有唐玄宗天宝以后所刊佛经上的范阳郡各行会的题记,如米行、肉行、油行、果子行、炭行、燃行、布行、绢行,达几十种之多,说明唐朝的行会遍及各行各业。高俊苹在《龙门石窟所见唐朝商业行会造像研究》一文中详细描述了北市丝行行会结社的成员情况,从名单中可以看出,当时北市丝行的规模是比较大的,成员众多,组织严密,设有社老、社官、录事、平正等职位。

  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行会也有了比较广泛的发展,自京都到州县城镇,同行的商业都组成商行,入行的商户叫行户,参加商行叫投行。宋代城市中行的数量很多,如汴京市上至少有160多行,行户6400多户。南宋时杭州城内有大小行业414行,各行中有许多行户。

明末清初,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初显,行业的划分比宋朝还要细,名称也众多,如被称为商会、堂、房或被称为商帮。根据《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附录载,清代苏州工商业各公所多达131个。最早出现的会馆是在明永乐年间,安徽芜湖人在北京设置了芜湖会馆。在京任工部主事的京官俞谟(安徽芜湖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在前门外(长巷上三条胡同)买地建造旅舍,以作亲朋寓居或涉足商界活动洽谈之所。明朝和清朝,**各省在北京建立了500余处会馆和工商会馆。其中四川的会馆在京师前后有16处,既有省级的,也有府州的。根据何炳隶先生写的《中国会馆史稿》可以将会馆分为这样三类:试馆;工商会馆;移民会馆。工商会馆逐渐成为会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商人会馆在明代尚不多,到清代康熙乾隆嘉庆时最为繁盛,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西方列强的入侵,公所逐渐取代会馆占据主要地位。以北京为例,清初至康熙时8所,雍正时4所,乾隆时9所,嘉庆时5所,清后期5所,不详年代的8所。上海(不包括属县)之例:截至清末会馆共39所,建于康熙时1所,乾隆时3所,嘉庆时1所,道光时5所,清后期18所,年代不详者11所(另外民国时1所)。


上一篇
下一篇